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同时也将迎来学校120周年校庆,这是学校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对标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对标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统筹、优化结构、持续改革、内涵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政治建设。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任务清单》走深走实。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抓好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深入总结、推广党史学习教育经验成效,构建长效机制。
2.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深化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支持党建特色活动不少于70项。持续开展“三好两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做好党校培训和发展党员工作,全年计划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00人左右,发展党员1550人。推动落实机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本部门党支部书记有关要求。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修订《处科级干部兼职管理规定》,制定《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实施办法(暂行)》,做好处科级干部调整、交流与补充。
3.思想政治工作。推动落实学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及《工作台账》年度任务。持续推进本科生思政课改革创新,将实践教学成绩计入思政课程考核范围,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推进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育学科带头人1-2人,选聘博士毕业生3-5人。进一步发挥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示范作用,着力选拔与培养青年教学人才,力争在教学竞赛中获得2-4项奖励。
4.校内巡察工作。建立校内巡察工作制度体系,出台《巡察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巡察干部队伍,组建10人左右的巡察组组长库、30人左右的巡察干部人才库。组织好校内专项巡察和常规巡察,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探索建立巡视巡察整改促进机制。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拓展,推动院系二级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落实。
5.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聚焦“国之大者”,以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持续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和学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强化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做实专项监督,严肃查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腐败问题,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加强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更加奋发有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6.意识形态。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力做好省委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正、负面清单,进一步完善校内各党委(直属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扎实推动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意见》落地落实,稳固各类阵地建设,坚决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进一步完善校内新闻发布机制,不断健全校园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校内外联合处置机制。
7.精神文明建设。紧扣“诚信奠基、文化引领、全员参与、全方位提升”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六大工程”,持续提升创建质量。全面梳理学校《文化建设规划(2014-2022年)》实施情况,进一步凝练、推广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和优势。启动学校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8.统一战线。持续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指导支持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支持协助到届党派基层组织的换届工作。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定《加强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调研。
9.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范。持续弘扬优良师德师风,选树教师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监督,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质量。
10.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修订辅导员年度考核办法,做好辅导员选聘、职级职务评定和入编工作。实施辅导员“赋能计划”,落实《辅导员政治理论学习办法》,健全辅导员培训培养体系。实施“思政领航”计划,打造“一院一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做好学生思想滚动调查。构建学生社区“一站式”管理模式,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六方面工作。推进构建“五位一体”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心理工作“三强化,三提升”,构建心理工作新格局。加强精准资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获得资助。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强化就业指导服务,2022年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做好2021-2022年学生工作总结评比工作。
11.工会工作。做好第十二届教代会暨第十九届工代会代表和工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完成31个基层分会的换届工作。进一步健全教代会相关制度,持续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建设。深入开展“示范职工小家”创建暨“一院一品”品牌项目培育活动,完成首批建设试点验收工作,打造一批职工品牌文化活动。探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听证等校内救济渠道,健全教职工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开展校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培育试点工作,激发教职工创新活力。
12.共青团建设。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青年大学习”、青年讲师团等,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扎实开展“三基”工程,规范落实团员发展和“推优入党”。稳步提升“三下乡”活动规模质量,年立项不少于500支团队,获省级及以上奖励5-10项。项目化开展志愿服务,年立项不少于100项。深化研究生支教团“4+1”实践育人模式。开展“挑战杯”系列竞赛,获省级奖励8-10项,国家级奖励2-3项。
13.稳定安全和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稳定安全责任制,修订《稳定安全工作预案》,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实行稳定安全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做好稳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健全完善稳定安全预警联动机制,提高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紧盯重大关键节点,持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和要求,不断健全疫情防控相关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做好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不断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应对、管理和服务能力。
14.法治工作。深入研究谋划学校依法治校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制定加强学校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由法治工作机构人员、相关专家、外聘执业律师组成法律顾问队伍,积极促进法律顾问、专家学者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对学校重要文件制度、重大决策、对外合同认真开展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防控。持续推进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推进党务、校务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知情权。编制、实施学校“八五”普法规划,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学校依法治校水平。
15.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进一步发挥“十四五”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稳步实施“学科高质量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学科建设规划落实落地。全面落实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地质学、考古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一流学科梯队培育工作。完善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出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施意见,试点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和团队,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优化完善学科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提升学科管理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实现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保二争四”目标。做好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省部共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16.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依法依规推进优化人员聘用管理体系。推动“五支队伍”协调发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和基础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队伍补充及能力提升。推动实施“启航计划”“攀登计划”,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突出激励导向,完善改进单位考核和绩效分配办法,优化考核评价及绩效激励机制。加大博士后工作力度,力争在站博士后规模突破500人,博士后获批高水平科研项目超过50项。
17.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充分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及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积极引育学科领域内顶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力争新增国家级人才不少于10人、省部级人才不少于30人。细化落实“秦岭学者”岗位设置和人员选聘工作,强化高层次人才工作考核力度,激励引导高层次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出创新性贡献。
18.本科教学工作。持续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出台“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基础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为引领,加强基础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创新。做好“一流本科课程”遴选推荐工作,推动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启动新一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加强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标准建设。深入挖掘优秀教学成果,力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4项。加快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完善教材管理配套制度,抓好教材编写和选用的监管工作。完善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机制,强化学业预警,推进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探索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一批共建共享的实习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完善招生计划分配方案,探索招生就业联动机制,促进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
19.科学技术工作。完善科技评价体制机制,探索成果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地方(企业)科技工作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涉外技术合同审批审查机制,制定专用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强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交叉学科科技创新基地的布局培育,不断提升基地内涵建设。持续推进榆林CCUS设施集群项目建设,配合完成开云app网站榆林碳中和学院前期规划建设。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成果转化成效。力争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0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8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基地4个,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3项。力争科研经费到款3亿元。
20.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繁荣发展计划,实施科研项目组织提升计划,争取获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40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4-5项,力争人文社科类科研经费到款4200万元,储备15项国家级重大项目选题,力争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及结构有更大突破。做好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准备和策划工作。推进构建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分类评价体系。优化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机制。召开20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完善科研平台管理体制,力争新增1-2个省部级社科研究平台。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需求,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力争在中华文明探源等领域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
2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持续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日常教育管理机制,修订《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方案》,推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夯实导师岗位责任,持续优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全面开展课程评教工作,完善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专项合格评估,编制完成哲学等44个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年度建设报告。完成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完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培育建设一批优质平台课,打造一批特色选修课,加大研究生教材库项目建设力度。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认定办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22.采购与招标管理工作。梳理采购工作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物资类、服务类采购实施细则》《工程类采购实施细则》。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招投标的高效、协同、统一。规范采购业务的开展,强化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启动新一轮遴选工作,充实西大商城采购服务平台优质供应商和品目数量,促进采购管理工作顺畅运转。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探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新模式,完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运行机制,优化大型仪器设备网约共享平台功能。加强校内资源统筹,建设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布局合理、学科交叉、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平台。积极培育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加强“智慧型”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构建学校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24.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制定特色国际化建设方案。引入“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承办“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2022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举办首届“中国—中东青年领袖丝路对话”。实施国际化云端会谈室计划,打造高质量国际交流项目5—10个。持续推进“留学西大”2.0工程,推进孔子学院和国际汉唐学院建设,力争新增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孔子学院。
25.国内合作和校友工作。以120年校庆为契机,重点走访合作单位,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广泛争取支持。召开校友工作专题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打造“校友-母校终身命运共同体”。以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和平利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构建教育支援、科技帮扶、消费支持和理论研究四大体系。
26.审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开云app网站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积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促进学校各部门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推动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27.财务和资产工作。紧扣“双一流”建设经费的引导思路,积极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原则,严格预算刚性,规范资金管理,编制平衡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争取资金来源多元化,力争预算收入稳中有增,全年收入达到19亿元。不断加强项目库管理,切实提升项目经费使用效益。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智能化报销系统。加强资产管理机制,执行资产授权承诺管理,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体制。
28.基本建设工作。修订《开云app网站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确保工作程序规范化。积极推进长安校区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力争6月底完成能源化工大楼、宏观经济大楼项目,有序推进地质大楼、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确保规范安全、保质保量。
29.信息化建设工作。升级学校门户和移动校园,建立信息服务统一入口。开发建设小程序,形成部门入口、事务入口和学校统一入口互联互通的技术框架。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逐步整合校内分散的服务终端、监控视频、门禁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和各类场馆资源,促进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持续挖掘各类部门业务需求,推动数据治理成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应用新格局。
30.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深化“我为老同志办实事”主题活动,切实解决老同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暖心工程”,做好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同志的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办好老年大学,加大对老年社团活动支持力度。继续推进社区工作职能规范化建设,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31.新村改造工作。适时启动新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持续跟进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积极对接西安市和碑林区相关部门,争取将新村改造纳入到西安市城市更新试点片区。
32.经营资产管理工作。巩固企业体制改革成果,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加强市场调研,充分发掘、利用校友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力度,在创新价值评估、转化路径打造、市场需求对接等方面加强专业指导。有效发挥朱雀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为120周年校庆搭好捐赠平台。
33.后勤工作。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后勤“管家+社会化”管理。提升突发事件预判能力,开展精细化服务,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质量,满足师生多元化服务需求。以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创新发展、文明健康生活、生态文明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争做绿色学校先进典型。围绕120周年校庆,做好三校区校园文化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修缮、美化亮化、环境改造升级等工作,提升校园环境。服务疫情防控,大力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在三校区学生宿舍、教学楼、室外环境区域设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师生热爱劳动教育。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卫生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健康示范学校建设。
34.120周年校庆工作。围绕“学术校庆、合作校庆、情感校庆、文化校庆”主题,开展“百廿西大 星月交辉”系列学术活动,编纂学科发展史,总结办学经验,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科研成果展等,提升学科影响力。开展“百廿西大 滋兰树蕙”合作交流,举办校长论坛、高等教育论坛、校友企业家论坛,拓展社会优质资源。开展“百廿西大 同声相和”活动,举办校庆大会和晚会,组织校友返校活动,凝聚校友师生爱校荣校情感。开展“百廿西大 涵英哺华”系列文化活动,出版校庆文化丛书,创作西大英烈故事广播剧,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精神生活,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
35.保障支撑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升保障支撑水平。持续做好档案编研和校史资料收集工作。推动博物馆场馆升级和定级评估工作。推动学报自科版影响因子提升,进一步发挥学报哲社版学术引领力。对太白校区医院进行招标改造,完成两校区医院省市医保融合工作。做好综合训练馆和体育馆日常运营和对外开放,完成太白校区场地修缮。落实好《支持基础教育深化人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强中华文化干部学院建设,完成培训公寓改造项目,申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3门,完成省级课题研究1-2项。稳步推进继续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优化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探索专业化出版新路径,完成第二批“高水平教材出版培育项目”。